川隈杂谈II,以四川荥经黑砂器与地铁工程开采生土为介质,一个传统民艺在当代社会再创造的实验性餐饮空间。
四川荥经砂器历史悠久,黑砂炊具以当地独有的白善泥与丰富的无烟煤为原料做成,抗腐蚀、耐酸碱,烹制使用中能保持材料食鲜味美。这种源自巴蜀泥土的“味道”之器百年来哺乳着中国的民间日常,却在现代化工业文明接替的当代戛然而止。该如何传承?该有一点反思和改变。
民间传统文化,不仅是工艺抑或饮食,皆源起民间生活和精神需求。“濒危”的原因,归根结底是失去其原生的生存需求和意义,与民间生活的割裂。突破材质的边界,探索传统民艺进入其现代形式的入口,我们提取荥经砂器烧制中的废弃垫片——“砂圈”为元素。
“砂圈”在煅烧中隔开煤与生胚,反复使用七八次便被丢弃野外,回收这种手工艺产业的废弃材料,我们重新赋予它商业价值,以川菜餐饮空间为场域做一场实验。
将废弃黑砂圈破解成三瓣,弧面正反交织成高挺转折的链网,与竖直向上的铁墙相接,完成20米的超长外立面,挑高的外立面将天与地撑离,界限出通透独立的空间。
空间内部引入黑砂链网,分割围合出两个独立的进餐区域,满足不同就餐需求,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消解空间中两根承重柱的强烈存在感。黑砂圈元素构成的定制餐灯成列悬挂,穿插其中,强化材质的体验感。以地下40米开挖生土压制成的土砖从内墙、水吧台延展至地面,统一的质朴厚重与黑砂链网的粗犷通透虚实映衬。
昏暗灯光下,墙面土砖的起伏条纹与黑砂链网表面的斑驳光泽影绰交错,农耕文明中熏染百年的“火气”与“土气”,伴随浓郁丰富的川味蒸腾而起。
商业的大众性决定了它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,在当下社会生态中愈发壮大的商业洪流席卷着艺术与生活。传统民艺要重燃生命力,进入当代商业环境是必然趋势。荥经黑砂在餐饮空间的创新性应用,能否为传统民艺传承与手工艺产业链的活化带来一些启发?